
某数据中心建筑信息化模型子系统项目
项目名称:数据中心在建筑信息化模型子系统项目; 工程概况:项目规模:总建筑面积39237.92 m'。地上建筑面积37517.7 m,地下建筑面积1720.2m'。建筑基底面积:8841.6 m'。建筑为地下1层,地上5层,局部4层,建筑高度23.950m。
建设目标
BIM+物联网模数结合的可视化运行监测。借助BIM定位挂接监测数据的精准展现,及时准确了解运行状态,实现监测要素数据的数字化、多维可视化。通过数据协同、连接来驱动运维。构建数字化协同管理的工作平台和高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基于BIM模型在同一个平台上协同、交互、共享和传递运维信息数据。
产品应用
1.BIM可视化的空间及设备管理
1.1.BIM可视化集成了数据中心机电各系统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梳理数据中心日益密集的机电管线和网络线路,让运维管理人员从平面的图纸及网络跳线表中解脱出来,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中心管线分布及走线情况。
1.2.当设备故障时,通过调用可视化 BIM 模型,可以迅速定位和查看设备信息,方便运维人员开展进一步的维修保养工作。
1.3.提供多种条件(名称、专业、分类、位置、二维码扫码等)的综合信息查询空间定位功能,对查询结果进行三维高亮显示和自动定位,可查看设备属性信息、详情。根据模型类别,可任意隐藏与显示模型构件。在运维管理时故障定位更加便捷、高效。
2.BIM资产管理
实现对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对资产设备建立相应的档案库,为每一个设施设备提供从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记录,可以随时抽调设施设备的任意档案数字化信息。实现设备信息查询、自助报修、预警及报警和计划性维护。
3.异常点快速空间定位
3.1.设施管理中,在进行预防性维护或是设备发生故障进行维修时,首先需要维修人员找到需要维修的构件的位置以及该构件的相关信息,现在的设备维修人员常常凭借图纸和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构件的位置,而这些构件往往在墙面或地板后面这些看不到的地方,位置很难确定。准确的定位设备对新员工或紧急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3.2.使用 BIM 技术不仅可以直接三维的定位设备,还可以查询该设备的所有的基本信息及维修历史信息。维修人员在现场进行维修时,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快速的从后台技术知识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各种指导信息,同时也可以将维修结果信息及时反馈到后台中央系统中,对提高工作效率很有帮助。
3.3.异常问题快速发现、立体定位、通过后台技术辅助判断、进行工单派送,实现设备运行维护、控制及反馈闭环。
4.多源运维信息数据的BIM关联集成
4.1.探索多源数据基于BIM模型进行整合的运维数据管理模式。
建立一个综合的基础空间与运维相关信息数据关联的数据库,通过基础管理平台的应用,实现了各类空间及数据的集成管理,实现从传统二维数据到三维数据的管理转变。将各种零碎、分散、割裂的信息数据集成,将多维度、多尺度、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集成和展示,实现一站式的高效使用。再将运维责任人与BIM模型具体运维设备关联挂钩,运维管理责任化、流程化管理,进一步拓展了平台的运维应用能力。
5.基于BIM的物联感知实时监控
5.1.运用物联网与BIM结合,通过传感器传回的数据随时监测机房设施设备的使用状态。支持三维模型构件与物联网监测数据进行标注绑定操作,实现既配、既连、既用。
5.2.对接物联网系统的监测数据、物联感知数据,将数据映射到数据中心模型设备对应的具体位置,展示多维实时动态数据。用户可自主在平台模型操作界面,选择模型中的监测点位所对应的模型构件进行数据绑定。
6.在线虚拟巡检
6.1.运维人员用户可以在场景中,以第一人称视角任意的不受限制的漫游,用户既可以通过三维场景控件中提供的三维导航罗盘、也可以通过鼠标或键盘 快捷键组合操作的方式对场景数据进行浏览。能够让视角上、下、左、右、前、后平移、360度自由浏览、拉近/拉远等漫游操作,实现无重力和模拟重力的行走视角漫游。
6.2.运维人员用户可以自定义设定漫游路径,第一人称镜头会按照设定的路线进行移动,实现漫游。并对漫游的路径进行记录,也可以提前制定好漫游的路径,根据设定的巡检路线或临时自定义路径在厂区内模型内模拟场景进行路径漫游浏览,通过虚拟漫游查看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实现虚拟漫游巡检。
7.基于BIM的管理驾驶仓大屏展示
构建BIM综合展示一张图,建立数据应用场景,充分融合图形、数据、表格等方式直观、形象、具体地表达生产运营指标的运行状态及趋势。从管理层、业务运营层、基层等不同维度,实现一个模型观全态,全局把控,通过各种曲线、饼图、报表、报警等实现个性化配置面板。以三维场景和图表为主要展示手段,两种模式可以单独显示,也可以在大屏中同时显示,便于各维度信息的对比。